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浅议
摘要: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综合性强。现有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且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与生产脱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水利工程施工教学的特点,提出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其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能初步从事水利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工作。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水利施工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讲授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反映授课的效果不好;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考核教学效果,虽然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考核,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目前该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急需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讲授的主要是施工的具体细节和要求及施工规范方面的内容等,具有实践性强且发展迅速、综合性强且涉及广泛等特点。
该课程涉及大量具体工程的特殊施工机械、复杂施工方法等,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讲授的内容不容易理解。
特别是现代施工技术,机械化程度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非常广泛,革新速度很快,目前领先的技术可能几年后就会被淘汰,目前不成熟的技术可能一段时间后就会全面推广;该课程还涉及大量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利工程施工规范、规程、标准、法令、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更新很快。
该课程知识面广,学习中会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材料、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等课程相关内容的运用,需要学生利用各种知识,增加学习难度。
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以教为主,师生之间进行单向的思想交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层面,对如何运用知识没有概念,更不会主动思考如何实践创新。
课程教学内容源于“学科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老化,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施工工艺,新技术难以得到介绍。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抽象,所讲授内容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缺乏技能训练,岗位工作能力差。
除了采用较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外,还将以下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师单纯地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被动式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可将启发式与问答式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对一些授课内容不直接讲解,而是采取一些启发的方式和随时提问的方式,这样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积极动脑思考,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际联系在一起,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浅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