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为梦想拼搏的“平凡状元”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感觉很难下笔,一是经历太普通,从小就希望多读点书,生活平淡而知足,虽然成绩略有波动,但“车到山前必有路”,也并无大碍;二是忘事太多,又不擅长行文,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简略写来,要么凌乱,要么碎片化。于是,在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能够回忆起高中的这些年月来。以下文字虽稍显平淡,却是我真真切切想要述说的,希望能够给各位一份借鉴。
劲锐人物吴可书,高中毕业于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
劲锐标志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高考总分为672分。其中,语文128分,数学146分,英语149分,文综244分,少数民族加分5分。
坚定梦想,与“文”结缘
还记得刚进入高中时,我们每天都处在老师们制造的排山倒海般的信息轰炸中,虽有奋力上进的念头,却不知该怎样去应对高中课业的挑战,不知道为了什么目标去努力。这种仿佛水土不服的不适感和落差感一度让我感到压抑。那个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校园生活,我都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谷。
所幸我在文学与历史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那些充满力量的文字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让我摆脱了刚入学时的困惑与不安,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和喜悦。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坚定了在高二分科时选择文科的念头。
然而,在知晓我这一念头后,父母和老师便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对我进行“谆谆教导”,试图让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到理科的学习中去。每次考试后,他们都不遗余力地向我宣传读理科的好处。最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我以“选文理科的事情等到高二期末考试以后再说”以及“偏向学理科”这样的理由暂时含混过关。
为了给自己学文科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又不会因为理科成绩下降而使得父母和老师对我进行不厌其烦的劝导,我想方设法保持文理科成绩的平衡。那段时间的我就像打游击战似的,在学好理科的同时,又暗暗下功夫,全身心投入到文科的学习中去。在长达一年的身心俱疲的拉锯战之后,我的理科成绩终于挤进了年级前十名,文科成绩则考到了年级第一名。
选科时的场景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当时父母和我订下了“先去文科班试试看,如果后悔了就转回来”的协议,不过之后在文科班混得如鱼得水的我并没有丝毫后悔的意思,父母的态度也就渐渐软化,最后我顺理成章地留在了文科班。
执念“第一”,我曾跌落神坛
在文理分科前,我曾对我的朋友说:“如果我要去学文科,那么我就一定要把文科学到极致。”这是我在文科班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后来我执念于“第一”的来源。为了证明我选择文科不是一意孤行和一时冲动,而是出于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信念,在努力前行的同时,我的好胜心理也慢慢地从追求优秀变成了追求绝对的强大。
然而,这种完全来自内在的压力却一度让我感到吃力。我拼了命地学习,只为在每次考试中稳夺“第一”,只为塑造一个永不退败的奇迹。那段时间过得很辛苦,满脑子只有“第一”两个字,即便窗外阳光明媚,但我的心却如夏天的闷雷响起,充满躁动。正因如此,高三的我经历了一个低谷期,导致我很多次与“第一”无缘。那个时候,一次又一次呕心沥血地想要翻身,想要回到原来的位置,可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到了最后甚至认为要再崛起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由于这种求胜心态严重地影响到了我正常的学习生活,爸妈开始积极地为我寻求解决的办法。我的爸爸是常年在高
我只是为梦想拼搏的“平凡状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