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修文县王官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贵州修文550200)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直接途径。针对初中班级里的种种情况,积极使用新理念指导班级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做法。那么,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如何加强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长期的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浅谈如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课改班级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一方面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本人认为,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树立和坚持开放、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开放性,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必然要坚持开放的观念。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目标从“分数主义”向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课程文化共建转变;管理内容向全过程、全方位开放性转变;管理主体从领导、权威垄断向多元参与和家社校共同参与转变;管理方法向灵活性、多样化转变。当然,开放性必然给我们的操作带来新的挑战,有很多新矛盾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解决。
二、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高度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大凡有创造精神的人都具有最显著的个性特点,即高度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如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制订班集体奋斗目标,每位学生都参与,都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集中制订出这样的目标:“自强自立,严格遵守班级纪律,认真搞好班级卫生,勇于创新,争创星级班”。在我的指导下,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并由学生及时验收计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另外,我还按组要求他们轮流布置板面,每两个星期一期,版面安排、艺术插图均由同学自己设计,内容形式决不能雷同,应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和学校重大活动进行编排。从班级奋斗目标的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记录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板报可以看出:学生只要长期处于教师设置的这种创造性学习环境中,其独立探索的创造个性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
三、营造氛围,环境育人
新课程理念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班级管理也要讲究规章制度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并重。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气氛、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的环境等,它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在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班主任可借助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环境布置等显性媒介,营造优良的教育氛围,创建积极、上进、文明、高尚的班级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我都精
心准备,动员大家全员参与,因为一场势均力敌、顽强拼搏得来的胜利,对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形成所贡献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再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项活动对学生心灵的洗礼,胜过班主任单方多次的说教,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保持每天
试论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