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例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例谈
摘要:本文概括了生物教学课堂中应用设计的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知识点的透彻理解和应用的实例。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游戏和活动突破重难点
中国分类号: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非常的抽象化,学生们难以理解和体会。再之,教学条件受限,无法用较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予以展示(如PPT,观看教学视频等),这时教学过程中的游戏和活动可能就成为了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或在讲解重难点概念和知识点时,应用了游戏和活动的方法,现例谈如下: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
由于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比较陌生,而且该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重点,为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奠定基础。在学习“氨基酸的结构”时,可以组织学生亲自设计和制作氨基酸的结构模型。准备一个较大的土豆(代表中心碳原子),四根废旧笔芯,四张拳头大小的硬纸片,分别在纸片上书写出氨基,羧基,氢原子,R集团。再分别粘贴到笔芯的非尖端。将制作好的纸片插到土豆上。教师进一步解释,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们制作的四张纸片即代表氨基酸的四个部分(氨基,羧基,氢原子,R集团),土豆作为中心碳原子,旋转土豆,四部分仍然存在,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部分也不同,但不影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确氨基酸
结构的四部分,不会因四部分位置的不同而不属于氨基酸。这种解释使学生容易理解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将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脱水缩合的过程。教师分配每组学生制作一个氨基酸的模型。并将该氨基酸的氨基中的氢原子及羧基中的氧氢能够自由活动。每组派一个代表带上模型上讲台。站在讲台上的代表从左到右展示脱水缩合过程(即左边第一个同学模型中氨基中的氢去掉,第二位同学羧基中的氧氢去掉,合成水脱掉,剩余部分形成肽键连在一起)以此类推,形象的展现出形成肽链的过程。这样的活动将微观的学生无法观察到的分子,经过小组内合作及全班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获得了清晰的认识。
2 关于“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是学生在高中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因为该部分知识抽象,过程复杂易混淆,当遇到考试中对各时期图像加以判断时,往往一头雾水,使得学生的做对率极低。教师在反复理论知识讲解后仍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尝试在学习完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知识后,设计游戏活动来辨析该部分知识。基本思路是;以废旧电线(红,蓝两色)为材料制作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在桌面上(将一个小组的课桌并在一起)预先用粉笔画出细胞轮廓。在细胞轮廓中演示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位置。教师巡视检查摆放染色体的位置情况是否与各期的实际情况相符。
演示有丝分裂过程,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在桌面上用粉笔画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图;第二步:制作两对染色体,以颜色不同体现同源染色体来源不同,以大小形态形同表现同源染色体。将两根颜色相同,形态相同的电线从中间部分拧在一起,表示复制的染色体。将两根电线分开,表示复制后的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断裂的过程。第三步:在各细胞中放置染色体(以放置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活动设计例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