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根据新《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倡普通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了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合,阐述了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特点,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激发;探究;合作
问题的提出
新《高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统一模型化的倾向,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提倡在普通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将有力推动高中英语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很大意义。
研究性学习定义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时间上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预习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如
1. 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2. 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3.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高一课本第26课“The Earthquake”中,教
教学论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