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
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
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以及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的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
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
语词。
4、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
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
语兼词。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
关人物。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
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以及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的方法。
第一课
一、导入: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司马迁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作了良好的准备。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2、《史记》有关知识:
地位:是我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
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本纪、世家、书、表、列传、五部分。【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列传叙人臣】。
评价:鲁迅将《史记》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背景知识: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
鸿门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