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 画静夜思作者:李白(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春晓[唐] 孟浩然村居【清】高鼎所见【清】袁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袁枚(1716--1798)清初诗人、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市)人。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二年级: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好饮酒,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称“醉八仙”。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1-6年级古诗背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