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家庭:妈妈经常给我们念叨的一句话:“要想公道,理打颠倒”。这句话给我的引导首先是公道,公道说通俗了就是讲理,凡事的结果要符合公众的认可和利益,所以打小我就非常看重别人对我做事和结果的看法,尽力得到公众赞赏。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公允呢?那就是多为对方考虑,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他的需求,并且先满足他。这些观念促成了我为人、给人、帮人、满足人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妈妈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耳熟能详的是《王小》,讲述了一个被宠惯的不懂事的孩子,吃饭要妈妈喂,穿衣要妈妈喂帮,饭菜不可口就发脾气,村里人都背后骂他不理他。长大后天天下地干活躺在树下偷懒,看树上一窝乌鸦,一开始老乌鸦衔回来虫子喂幼小乌鸦,到后来长大了的乌鸦又衔回来虫子喂飞不动了的老乌鸦。还有就是羊羔吃奶时总是跪着。朴实的放羊人告诉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道理,他回想起了自己对妈妈的欺凌和不敬不孝,当跑回去要悔过时,妈妈已经操劳过度去世了。他后悔不已,用木头刻成妈妈的雕像,在家时供奉好吃的,下地时带到地头。一天晒粮食时突然暴雨袭来,他先把妈妈的雕像包好送回家安顿好,再出来时粮食已经被水泡了。慢慢的村里人又开始喜欢他了。我父亲的刚毅以及对工作的全力付出是我责任感的来源。妈妈经常讲述父亲家族和睦礼孝的事迹和孔融让梨之类的民间故事,在这种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塑造了我基础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妈妈因为身体不好加上农活忙,从小就教导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干,课余时间帮她干家务以及干农活,所以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已是本分。
二是学校:学雷锋故事,鼓励和组织做好人好事,从骨子里认为帮助别人是理所应当并快乐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语句教诲我,有苦难时自己先献身、承担,有成果和喜悦时先满足别人。观念决定思维,思维指挥行为,这就是我后来行事为人的思想来源。不知为什么我能够对这篇古文如此认可和吸收,她是我四十多年来唯一经常默诵的课文,可能是平时家庭熏陶在这里变成了优美的语句,如甘露滋润者我由幼苗长成了树干并结下果实。这篇古文中另一影响我的语句是
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