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邱爱江
【摘要】舆论监督作为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对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促进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我国的舆论监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日益成熟、网络监督提供契机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的舆论监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的舆论监督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存在误区、舆论监督遭遇权力干涉、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护、舆论监督缺乏力度、新闻媒体腐败严重等方面。笔者针对我国舆论监督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力求对我国的舆论监督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舆论监督机遇问题对策
近日,“微笑局长”成为网络热词,从一张照片引发出数十块名表的热议,最终导致一个厅级“安监局长”的落马,舆论监督的力量再次凸显出来。从社会控制及社会秩序形成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在今天的社会中,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形式的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正显现出愈来愈强化的趋势。很多学者将舆论监督称为“第四权”,因为它对传统的三权构成(立法、司法、行政)的制约在许多方面一点也不屈于三者之间的制约,因而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受人关注。而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的扩张,以前作为一个
“守夜人”式的政府已不复存在,现代政府管理调节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公权力在不断的扩大,易乱用、滥用而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机能,因而人们寄希望于社会舆论的监督机制,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等公共论坛公开揭露权力滥用现象,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不利于被批评者的舆论压力,促使当事人有所觉悟或有关职能机关采取措施,以达到监督和制约的目的,使得政府及其官员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本文正是基于这两种发展趋势而作的。
1 基本概念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行政监督包括司法监督、内部监督、公民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方式。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传统的监督方式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监督,这种监督机制的内在要求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各方式按照法律的规定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然而,这其中却存有这样的可能,即某些部门或某些官员达成一种妥协来掩盖各自的权力滥用行为,或者达成一种合作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以权力制约权力不能绝对地保证阻止一些政府机构或官员放弃法定的相互监督责任而进行不法的合作。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公共机构对另一个公共权力机构实施制约与监督的法定责任,很多时候是在公共舆论压力下作出的。
法定监督机构有效地履行责任,有赖于发
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