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第一流的音乐艺术家中,他是唯一把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的大师,为钢琴演奏和作曲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在音乐体裁的领域,他是大胆的革新者,他把许多音乐体裁提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如肖邦的前奏曲就是对前奏曲这一小型音乐体裁的创造性的贡献。在本篇论文中,主要从几个方面对肖邦的前奏曲集进行研究:论述钢琴前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从而肯定其在发展前奏曲这一体裁上的杰出的先锋地位。再具体介绍肖邦前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以及具体演奏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归纳分析体现肖邦前奏曲这一作品的极高的艺术价值。文章的序言,简要论述了肖邦前奏曲在音乐史中的地位和国内的研究现状。最后的结语,进一步肯定了肖邦前奏曲集在研究、演奏及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前奏曲浪漫主义演奏
,����,������.�����癳����珻�����������趇�痵����。����’����瓼�����阧������������,���。���。��痵��,�,.
序言浪漫主义时期,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更多的希望听到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手法比起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又丰富了许多,使一些擅长自由表现个性的小型音乐体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前奏曲这一体裁,在此之前的前奏曲主要是依附于其他体裁并作为引子来使用的,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前奏曲才脱离了其他体裁成为独立的具有即兴特点的中小型器乐曲。肖邦������作为那个时代的重要的钢琴作曲家,为前奏曲这一体裁的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创作的《前奏曲集》是钢琴史上首次作为真正不朽之作的前奏曲集。”��在此之前,巴赫在��年前后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创造了在赋格曲前面加一首前奏曲的格式,形成了~个相互对比又互相补充的两部分的具有独特风貌的钢琴音乐体裁。这其中的前奏曲已经超越了引子性的前奏。它们不仅因体裁、织体、风格等与赋格形成对比或贯穿而富有意义,本身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巴赫赋予了前奏曲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表现了丰富多样的情感,在技术性和艺术性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在此之后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问里,再没有出现和巴赫的前奏曲一样杰出的前奏曲作品。直到肖邦前奏曲集的创作完成,标志着前奏曲的概念从引子性的前奏确立为自成一体的单乐章钢琴曲。如果说巴赫是前奏曲的奠基人的话,那么肖邦应该是真正把前奏曲这块石碑竖起来的人。肖邦在继承巴赫前奏曲的某些方面的同时,又有大量的创新。首先,在调性结构上,肖邦的前奏曲集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一样,是运用了十二平均律制的所有二十四个大小调来写作的,但是,在调性布局的排列上,巴赫是按同杭州师范学院硕士论文
名大小调半音上行级进的原则进行安排,而肖邦采取了按关系大小调五度上行的原则,形成了五度循环。这使调性音乐中五度的重要关系得以强调,所以加强了这部作品各个乐曲之间的结构凝聚力,使全部作品更加相互关联,浑然一体。其次,在乐曲的情感表现上,肖邦的这套前奏曲包含的感情类型比巴赫的更为多样并富于对比,二十四首前奏曲表现的音乐内容各不相同,无一重复。“巴赫往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展示出前奏曲与赋格曲所特有的客观性。肖邦的前奏曲是唯一可能与巴赫前奏曲相提并论的作品,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个人的、甚至是私人的。”�����及的感情强度在所有肖邦作品中也极其罕见。但是这么丰富的音乐内容,在写作上却是非凡的简洁。与巴赫的前奏曲不同的是,除了个别例外,肖邦在每一首小品中都坚持使用~种织体,刻画一种性格特征。肖邦在此有意消除了一切雕琢和装饰,只让最本质的东西留在音乐中。总之,巴赫的前奏曲是依附于赋格曲的、并与赋格曲形成鲜明对比的不可分的两部分。而肖邦的前奏曲则是各具独立意义但同时又成为有机的整体的钢琴小品集,他赋予了前奏曲这一体裁全新的含义,自从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问世以来,钢琴前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此之后,很多作曲家都效仿他们俩的写法来写作前奏曲。罗伯特·舒曼曾这样评价肖邦的前奏曲:“我必须指出,这些前奏曲无与伦比,非同凡响,它们与我事先的预期完全不同。⋯⋯它们就是一切的奇异混合,但其中每一篇中都清楚地烙着肖邦本人的印记,就好象上面标着‘弗雷德里克·肖邦之作’一样。我们在独特的停顿里认出了肖邦,在猛烈的呼吸中认出了肖邦,他拥有那个时代最大胆最骄傲的诗人之魂。⋯⋯”��杭州师范学院硕士论文
品,如“前奏曲、夜曲和即兴曲属于较晚的作品一~不过,‘幻想即兴曲’�湫偷囊抛�除外,一一某些练习曲、两而在李斯特看来,肖邦把这些作品仅称为“前奏曲”是过于谦逊了,其实“在这种他独创的音乐形式中,肖邦也同样达到了完美,而且这些曲予与他所有其他作品一样,也带着肖邦那诗性天才的烙印。
肖邦前奏曲集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