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品管七大手法教育资料.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8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罗殊异传》对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借鉴和创新
孙万基
第一章绪论

朝鲜古代小说虽然起步很晚,但在中国古代小说的长期影响下得到了发展,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朝鲜王朝时期,则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这样说,朝鲜
古代小说,尤其朝鲜古代汉文小说是吸晚着中国古代小说的乳汁长大的。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新罗殊异传》正是朝鲜接受中国文化而产生的代
表作。《新罗殊异传》在接受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影响的过程中,不仅开启了朝鲜
志怪小说的先河,而且为以后朝鲜古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样式。本论文研
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朝古代小说雏形的代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新罗殊异
传》关联的研究,探讨中朝古代小说交流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在不同国度,而社
会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两个国度小说的雏形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并对《新罗殊
异传》以及与中国志怪小说进行单个著作的比较研究,进一步阐释两国小说在形
式、内容及主题思想等方面上的内在联系,从而显现中韩两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与
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中韩虽词处东亚汉字文化圈,但各自都有着鲜明
的文化传统特点,两者中展示出来的民族性较为强烈。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
对比中注重作品共性的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作品的个性,深入挖掘两者所表现出
的特定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
这对于促进两国古代小说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更加有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
对中朝两国文化价值功用的接受,有利于我们将中朝古代传承下的文学精华生生
不息的传承下去,同时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永德青春魅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朝鲜古代小说文学的研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
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人们所知晓,中国古代小说和朝鲜古代小说的研究幵
始了正式的发展,而且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益密切,中韩两国学者对于中国古
代小说与朝鲜古代小说之间的关联研究也日益深入。受益于此,《新罗殊异传》
和中国汉魏六朝志怪的比较研究也得到了发展。例如:金宽雄教授的《中朝古代
小说比较研究》一书中第二篇就对此选题做了系统的研究;李时人、聂福生的《中
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半岛古代小说渊源发展》(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李时人
《新罗人崔致远平生及其《双女坟记》的创作流传》(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闵宽东《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之传播》;谭红梅《朝鲜古代汉文小说雏形《新罗殊异传》中的女性形象》(载《辽东科学学院各学报——社会科学版》;李建国
《〈新罗殊异传〉考论》;这些主要是从整体上与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进
行个体研究的还有,如,《东亚汉文小说研究新突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刘广铭《仙女红袋故事:原型与流变》(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高国藩《崔
致远《仙女红袋》与高淳招贤馆》(载南京史志)等等。
在韩国,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开始了对朝鲜古代汉文小说的研究,但是由于
政治原因一度被迫中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对朝鲜古代文学的研究取得了较
高的成就,例如:韩国文学研究中心编写的《朝鲜文学研究》,还有一些文史文
集中也设置专章来研究,如《统一新罗时代文学研究》等,到了二十一世纪,大
量的关于古代朝鲜小说的研究开始出现,出现了一些关于《新罗殊异传》选题的
论著,例如:延世大学编写的《新罗殊异传研究》等。虽然对《新罗殊异传》从
题材、主题、叙事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并没有与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比
较研究,而一些论文刊物上也发表了许多的研究论文,但是多数研究并没有涉及
到与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志怪的研究领域。
总的看来这方面的研究尚待完善例如有一些研究文章的论述角度单一,浅
析较为简单,缺乏深入的探讨,因此这方面还有许多空白领域可以去深究和填补。
本论文在掌握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借
鉴比较文学的研究策略,将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审视中朝古代汉
文小说作品的内涵。

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综合使用了考证法、比较法、细读文本的方法和文学
形象分析法等方法。对比研究《新罗殊异传》、《搜神记》、《三》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研读,提炼出与朝鲜古代小说有关的内容,并对
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使本论文的研究立足于原始文献资料,进而得出合理
的结论。同时,笔者通过阅读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
朝两国的古代文学,汉魏六朝志怪对朝鲜小说的雏形——《新罗殊异传》的影响
等相关问题进行关联研究并找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即,《新罗殊异传》在其民
族文化的作用下特有的思想和艺术特征,确立从中国志怪的题材、主题等角度出
发的研究视角进行具体研究。通篇采用史论

品管七大手法教育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0.32 MB
  • 时间2018-07-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