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古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摘要: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开放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独立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训练,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由表达,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古诗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学生;自主;古诗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古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古诗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新修订大纲又明确地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那么,从古诗教学的角度来说,古诗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我探索着“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力求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下面,我就小学语文第三册《赠汪伦》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古诗教学中“指导――自主学习”的尝试,主要步骤如下:
一、课前查询,知诗人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赠汪伦》是小学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请教家长,有的从诗书上找
……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是“先学”的体现。
二、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我不按照常规由老师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而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来介绍。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杜甫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便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使其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同时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了准备。
三、学法迁移,自读自悟,质疑讨论明诗意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实过好“认读关”是“学习主题构建”的良好前奏。让学生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诗。做法: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讲解词义,然后教给学生方法,如,“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同时把还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此时教师抓住“踏歌”这一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帮助学生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让学生在古诗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