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管理促应用抓培训促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中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简称“薄改”)是财政部、教育部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惠民工程。
2010年,下关八小被列为“薄改”项目学校。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数学学科教具(教学仪器)、图书、多媒体远程设备(电子白板)等陆续配发到校。“薄改”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为管好、用好这些项目设备,真正把“薄改”工作组织好、实施好,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下关八小“薄改”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责任分工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条件保障到位,以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
1 高度重视,规范管理,责任到人
如前所述,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缩小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是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巩固
“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深刻认识“薄改”的重大意义,把“薄改”工作作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大事来抓。
责任分工到人,管理制度到位
仪器、器材、设备最终落脚点是“使用”,要用好,管好是基础。下关八小将责任分工到人,管理制度到位。仪器、器材、设备、图书等配发到校后,对应到相关的负责人,立即进行清点查验、登记造册、上架入柜,组织安装、调试等工作,同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重视档案资料建设
清点查验、登记造册、上架入柜、安装调试等工作完成后,学校安排专人及时进行验收,并纳入学校资产管理账,分别建立总账、分类明细账,完善报损、借还手续表册,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以管促用,建立考核评价长效机制
学校将对设备的管理、应用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将各功能室的管理作为专任教师实绩(激励性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常规教学管理,促进学校应用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设备应用效益。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运用电子白板上2节课,管理员做好记录。“班班通”设备要天天开,天天用,班级网络管理员做好记录。配发的器材清单对应教师所教学科人手一份,鼓励教师积极使用。
2 依托校本教研,强化培训,促进应用
项目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要把仪器、器材、设备有效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之发挥效率。要使仪器、器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教师和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
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二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努力让一线教师尽快掌握项目设备的使用技能,培养教师应用项目设备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与观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设备的应有效益。
抓管理促应用 抓培训促提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