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越冬期三疣梭子蟹拟阿脑虫病的初步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越冬期三疣梭子蟹拟阿脑虫病的初步研究
三疣梭子蟹越冬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室外土池越冬和室内保温越冬。北方地区因气候原因,采用第二种方式居多,但近年来发生一种被称为“纤毛虫病”的病害,对亲蟹越冬危害巨大,常对其造成毁灭性损害,影响育苗场家次年的育苗生产。潍坊市水产研究所和潍坊市第一海水养殖实验场在对1997~2003年的亲蟹越冬中,反复采用对比实验,对其进行了技术攻关和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将其病原确定为蟹栖拟阿脑虫病,该病以前在中国对虾发现并报道过,但三疣梭子蟹尚属首次发现,且未见报道,其研究情况如下: 
    一、病原 
    经多家科研院所及专家反复研究确定,病原为蟹栖拟阿脑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鞭纤目、嗜污科,最早报道于意大利的绿蟹和法国的一种黄道蟹中。它形状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端钝圆,×,身具11~12条纤毛线,略呈螺旋排列,纤毛排列均匀一致,体后端有一长鞭毛,内具一大一小二核形构造。 
    二、症状及病理变化 
    梭子蟹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体表灰暗,行动缓慢,身体在水中人为翻转后不能“转正”;感染较重的亲蟹,呈嗜睡状,长时间不摄食不活动。心脏部位明显可见有死亡组织,区域大小不一,颜色为程度不一的白色。病原传播先在血淋巴中繁生,繁殖迅速,最后,逐步侵入心脏、鳃等组织器官,并在内不断“钻动”,使组织和肌体受损,外观上,肢体“断腿”现象严重,直至死亡。 
    三、诊断方法 
    发病初期,从蟹体破伤处用刀片等刮取溃烂的组织,放高倍显微镜下进行镜检,可见前尖后圆、体形略长的纤毛虫,即可确诊。在发病中后期确诊,直接从心脏或血液中取样镜检,可见其中有大量的纤毛虫活动。 
    四、流行与危害 
    拟阿脑虫病以前常在越冬亲虾上发病,危害严重,近年在三疣梭子蟹越冬经常发现,但多因诊断错误和该虫屡发屡犯而很难根治,造成越冬失败。该虫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其生活水温为0~25℃,最适为10℃左右,正与亲蟹越冬期水温相一致;对盐度适应较广,为6‰50‰;pH5~11。该病发作和流行几率很大,贯穿亲蟹整个越冬阶段。且发病范围极广,在苏鲁冀辽各越冬场家均有发现,感染率和死亡率不等,最高的达到100%,造成全军覆没。
 
    蟹栖拟阿脑虫为兼性寄生虫,在海水环境营腐生生活,三疣梭子蟹在捕捞或争斗中受到外伤,就从该处侵入机体,转为寄生生活,并迅速繁殖。其传染途径有四:①加水时从外源进入;②鲜活饵料带入,在活的沙蚕和低值贝类中曾发现此虫;③亲蟹捕捞或争斗时,使甲壳和肢体受到创伤,以及蟹本身“自残”肢体行为,为拟阿脑虫的侵入提供了条件;④亲蟹入池,尤其使用人工养殖蟹作为亲蟹,其体表携带该种虫体。 
    五、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操作细心避免人为伤害。 
    ,先用纯淡水或1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浸泡5分钟再入池。 
    ,防止人为受惊致伤。 
    ,先用药物消毒、洗净后使用。 
    。 
    ,及时捞出死蟹和残饵,避免交叉感染。 
    (二)治疗方法 
    1.

对越冬期三疣梭子蟹拟阿脑虫病的初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1-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