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和朗读教学
2、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文字语言本身就有感染力。但把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时,那感人的力量会更强烈。因为朗读语言里,除了包含文字语言的情感、理性光辉外,还包含着朗读者深刻的体味、独特的感受、熟练的技巧和声音的魅力,自然就会使听者(包括读者)动容。
当年郭沫若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宣读发言稿时,感动了所有的与会者。苏联诗人吉洪诺夫说:“只有用音乐才能形容汉语的优美。”
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白话文,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涵,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却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3、朗读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
学语文一要内化,二要表达。内化是吸收,表达是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下来,文章的规范语言就基本属于自己的了。课文的构思布局、情景描写、语言的逻辑顺序自然而然的就储存在胸中了。需要时,会“召之即来”。
朗读本身就是表达——代作者表达。朗读训练多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语言流畅、表情丰富、表达到位。
4、朗读有助于记忆
5、朗读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了语感才会有流畅的表达,才会有好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有人说,有了语感就有了一切。
6、朗读可以发展想象力
二、名家论朗读
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
——徐世荣
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
朗读的时候,对于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叶圣陶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
——余应元
朗读文章——这是语文老师最见功底也最显才情的事。读的好,文章就成了老师“自己的”了。学生就能把老师看成是作者,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大秘诀。
——商友敬
三、怎样朗读
1、读出停顿(停连)
(1)读完题目要停顿
(2)句号、自然段要停顿
酸的和甜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3)转换性停顿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抢救小孙孙的时候”后面隐含着“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样的意思,是文字语言所无,而应是朗读者心中所有。虽是逗号却要停顿较长时间,这是感情的需要。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着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她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已经能够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由”我们“到”小女孩“是心情的转换,语气的转换,所以这里的逗号要当作句号读。
朗读和朗读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