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园里窗前晨景.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窗前晨景

一、作者介绍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
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和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曾在哈佛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著名学府攻读哲学、文学等。
1915年开始定居英国伦敦, 1927年加入英国国藉。1948年,艾略特“因为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著名作品有《荒原》(1922) 《四个四重奏》(1935-1941)等,强调通过“客观对应物”,即用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他的诗意象清晰、准确、富有韵味。
他认为诗人表达思想感情不能像哲学家或技巧不高明的诗人那样直接说出,而要找到“客观对应物”。换言之,就是要靠具象来传达。要用“客观对应物”,把所对应的思想情感,间接地表现出来。《窗前晨景》这首短诗,就体现了他的创作主张。
《荒原》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已干涸如“荒原”,被西方评论家称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划时代的作品。艾略特重要的批评著作有《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批评的功能》(1923)等。
二、作品解读
朗读此诗,体会: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两个什么样的场景?诗人寄托了什么情绪?
讲解:
说到早晨,读者一定会联想起清新的空气、初升的太阳以及人生的希望等美好的事物,这首诗却有违一般的想像,描写的一是地下室的厨房,一是外面的街道。
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现实,是现代诗歌的一个特征。诗人不仅要描写自然、美、爱情等传统题材,也要将目光转向城市、街道、人群、日常生活,甚至也要去捕捉那些不美的、“丑”的事物,将他们转化为诗意,《窗前晨景》就是这样一种诗歌。
第一节,写的是在地下室厨房里刷盘子的女仆,她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劳动,精神也受到了戕害。
诗中没有出现的城市是伦敦,伦敦以多雾、潮湿著称,诗人也重点写出了一种“潮湿”感,这与女仆们的工作环境相关,但诗人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潮湿”:“我感到女仆们潮湿的灵魂/在地下室前的大门口沮丧地发芽”。
此诗中那在伦敦地下室厨房里劳作的女仆终年不见阳光,她们接触到的外界惟有地下室透进的光线与空气。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甚至连灵魂都被渗透成阴湿状态!她们内心残存的某些希冀与切盼,如种子般还在想方设法地抽出幼苗,但却是如此忧郁、沮丧甚至失望、绝望!
这是多么的无奈的生长状态。精神受到了戕害。

公园里窗前晨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