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代写论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doc跨文化交际代写论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跨文化交际论文
-->跨文化交际摘要:本文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切入点,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并对高校外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交际能力
一、高校外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内涵
高校外语教师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较为广泛,西方学者如Valette (1977); Lafayette(1987b); Hammerly(1982); Seelye(1984)对文化教学的范畴和目的做过具体的阐述,因此我们可以将高校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掌握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的程序。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它受历史传统、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等方式的综合影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东、西方的思维模式的比较和转换应当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下面以中国人与英美人为例,就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作一比较研究。R•B•Kaplan(1972)指出,西方人是直线性思维(Aristotelian-linear)。在语言的表达上,表现为开门见山,实话实说,直抒胸意;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为螺旋式(Circular),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含蓄、委婉的特点,即迂回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人们对东西方人的定型也大相径庭。
人们对西方人的总体印象是:外向、坦率、豪爽、思想开放,他们的信条是崇尚自立、个人主义;对东方人的印象为:内向沉默、保守,他们的信条为重和谐、集体主义。Stuart Chase(1954)通过汉语和英语比较指出,汉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multi-valued语言,而不是像英语等西方语言那样为tulti-valued的观点。因此西方人经常抱怨东方人说话观点模糊。在写作方面,表现为语篇类型的不同。由于语篇类型的不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在这里不再累述。为此,高校外语教师应对东西方思维模式、语篇模式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写作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正面迁移”,克服“负面迁移”,做到两种思维模式的有机转化。
2•认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
价值观念是一个文化群体的文化意识的核心,是跨文化交际的内核。价值观念形态积淀于民族心理之中,得以世代相传,并在实际生活发挥程度不同、功能不一的社会效应。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个人本位的,尤以英美为典型,美国人有很强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恪守这样的生活信条: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 all•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ony),即
“和为贵”,集体至上;美国人比较注重自立,重视突出个人,不留“面子”,注重隐私,张扬个性,喜欢个人竞争。在英语中,“我”(I)无论何时都要大写,是世界上唯一将“我”字大写的文字。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古代汉语中,论“我”时,常用敝人、寡人、不才等谦辞;现代语言中常用“本人”等谦辞。Valdes(1986)曾举
跨文化交际代写论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