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时间、分期
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
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
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
中国历史
经济
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
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1、春秋时期各国变法(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文化
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文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
经济
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③前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2、罗马法的作用:维系和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政治
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2、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3、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选修
改革、人物
1、改革:前6世纪初古希腊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基础;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 “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政治著作《理想国》和他的教育实践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古希腊学者者亚里斯多德在物理、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特别是逻辑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其办学实践培养了人才,对整理和保存希腊文化贡献巨大。
时间、分期
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世界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1861-1894)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革命的高潮(1895-1912)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12-1919)
中国历史
经济
1、经济: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社会生活: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
1、经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社会生活: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
1、经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2、社会生活: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传统风俗依旧;公路修筑技术传入。
政治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洋务运动。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