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齐桓晋文之事》01.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孟子》
背景介绍
补充注释
参考译文
课文层次
解题
探索研究
知识归纳
课文结构
课堂练习
,并注意总结活用词语的规律。     ,品味运用多种论辩技巧和修辞方法的引人入胜的论辩语言,增强鉴赏能力。     、《孟子》及其思想。
教学目标
孟子,名轲,字子舆。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他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哲学上提出“性善论”。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像
孟子故里
《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关于《孟子》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共用了159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
《孟子》的散文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很有说服力。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以征伐为能事,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所以,在回答齐宣王的问话时,孟子便借机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背景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685
年到公元前643年在位。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
国君,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齐宣王,姓田,名辟
疆,战国初期齐国的国君,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在位,距
齐桓晋文之事已三百多年,所以齐宣王只听得他们的名声,却要
向孟子请教他们的情况。
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人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前者曾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后者曾定乱扶周,破楚救宋。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
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
所以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而儒家弟子是
崇尚王道,反对霸道的,因此孟子才会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
之事者, 是以后世无传也,臣未之闻也。”借此把话题引开,转
而谈论王道。

《齐桓晋文之事》0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04 MB
  • 时间201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