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授课教师:崔静
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2
中国近代监察制度
3
当代中国监察制度
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与逐步形成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一台三院制的建立
宋元时期御史台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院科道监察体系的完善与古代监察制度的瓦解
五个阶段: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与逐步形成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战国末年至秦统一中国这一时期确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监察作为社会特定职能的产生,可上溯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专职谏官,谏议逐渐走向制度化。监察制度的正式形成是在战国末年。
秦统一六国之前,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一职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正式形成。
魏晋南北朝的多重与多
级相结合的监察体制
两汉中央多重监察与地
方垂直领导的监察体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秦朝开创监察机关独立与自成系统的监察体制
隋唐五代时期一台三院制的建立
隋朝鉴于魏晋南北朝在中央实行多重监察的弊病,遂设立单一的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置御史大夫一人为台长。御史台的地位很高,与分掌政府行政的尚书、门下、内史等省并立。
唐朝袭隋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一名为台长;御史中丞二人为副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御史大夫、中丞及三院监察官各有其职掌,职责分明。御史台的地位,与政府掌行政的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并立。
隋唐中央监察机关单一化与地方监察机关垂直领导体制
一台三院:唐代沿袭隋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为台长;御史中丞为副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御史大夫、中丞及三院监察官各有其职掌,职责分明。宋代大体沿袭了这一制度。
古代监察法规建设
汉代继承秦的御史制,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法规。其中包括《监御史九条》亦称《御史九法》和《刺史六条》
元代的监察法规主要是御史台的《宪台格例》、行御史台的《行台体察等例》、提刑按察司的《察司体察等例》、《察司合察事理》、廉访司的《合行条例》等
二、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
隋唐时期的监察法规比较具体,简明易行,监察程序严格,主要的监察法规是隋的《司隶六条》和唐的《监察六法》
三、中国古代的谏诤制度
谏诤:
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