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开区20年之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
2005年04月05日 11:47
1984年10月20日,伴随沿海开放大潮,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回首20年的风雨历程,在邓小平理论的光辉指引下,按照国务院确立的"三为主一致力"办区方针,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历经功能开发、产业构筑和全面振兴三个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产业培育、科技进步、城市建设、扩大出口、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曾经一片盐碱荒滩发生沧桑巨变,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的生态型工业新城区拔起而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年来,%,到2003年GDP达到140亿元、人均 。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084亿元,,。%,对烟台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截止目前,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规划区基本开发完毕、布满项目,已从早期纯粹的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居住、服务等多种功能兼备的城市新区。同所有国家级开发区一样,烟台开发区短短20年的巨大变化,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的成功实践,充分印证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英明论断。
一、开放是立区之本。20年来,面向日韩、放眼世界,举全区之力抓招商、引项目,在吸纳大型跨国公司上迈出坚实步伐
围绕构建以外资为主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历代烟台开发区人进行了艰苦努力。20年来,在不同发展阶段,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先行优势、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日臻完善的环境优势,准确把握国际产业转移规律,不断拓宽引资思路,大胆调整开放战略,展开大规模的招商攻势,为全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招商区域上,主攻日、韩。烟台开发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历史、文化背景相近,对日韩招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在工作实践中,确立了"主攻日韩、巩固港台、拓展欧美"的招商思路,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初步形成吸引日韩投资聚集效应,面向日韩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已见雏形。20年全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其中,,占全区比重达到36%,韩、日投资分列已进区投资35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第四位。
在招商对象上,锁定著名跨国公司。根据不同阶段国际产业转移特点,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和投资趋向,瞄准世界、国内和民营三个500强,将招商重点放在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上,逐步抬高招商门槛,有的放矢地做好招引工作。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18个,。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2个。韩国LG、大宇、现代,日本电装、丰田,美国通用、CSX,德国汉高、台湾鸿海等26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进区投资。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通用东岳汽车、浪潮LG手机、大宇数控机床、现代冰轮锅炉、鸿富泰精密电子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当今世界消费热点产品项目,为开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注入
国家经开区20年之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