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货币供求
货币均衡
与失衡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工具体系
传导机制与效应
目标体系
最终目标
中介目标
货币失衡
货币金融学纵向线索
第四篇宏观均衡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十四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几个金融理论问题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货币需求的面面观(略)
第三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第四节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第五节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第六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七节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略)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管子》:“币若干而中用?”
2按每人平均铸币多少即可满足流通需要,一直是中国控制铸币数量的主要思路。直至建国前夕,在有的革命根据地议论钞票发行时,仍然有人均多少为宜的考虑。
西欧,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货币流通问题,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如货币数量论,如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观点,等等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理论前提:⑴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⑵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
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剑桥学派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动机。
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Md =kPY
其中,Y为总收入,k为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Md为名义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也就是作为储存价值)的功能。
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