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节选)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所说的一段话:"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所说的一段话:"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所说的一段话:"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问:先秦时代的文学,以什么为代表?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百家争鸣)
墨家
道家
法家
儒家《论语》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先秦散文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节选)
一、朗读(字词正音)
颛臾(zhuān yú) 冉(rǎn)有
社稷(shè jì) 彼相(xiàng)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 椟(dú)
近于费(bì) 相(xiàng)夫子
二、了解: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公元前551--前479)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
崇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
德治国;教育上,开创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经济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那个做相的人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财富不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季氏将伐颛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