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教育学思维的中国教育学反思
摘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引进、消化、中国化(或本土化),今日中国教育学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21世纪,中国教育学者需要在此基础上重建和完善中国教育学。为此,教育学界开始反思中国教育学走过的百年历程,试图重新确立21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基于比较教育学思维,反思中国教育学研究,强调要依据中国自己的教育文化传统,以“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石,吸收和综合欧陆、英美两种不同教育文化传统的教育研究范式,开展包括经验性研究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研究,重建和完善具有中国教育文化特色而又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学,以期为21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些许新的思路,促进当前与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最终希望达成通过理想的教育而实现“立国与立人”的目的。
关键词:比较教育学思维;中国教育学;西方教育学;教育文化传统;和而不同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6-0007-10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引进、消化、中国化(或本土化),今日中国教育学①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并融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之中了。本文探讨的
“教育学”大体上相当于我国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教育学原理”或“普通教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具体而言,这里所谈的“教育学”既包括欧陆国家的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教学法,也包括英美国家的课程理论(或课程论)、学习理论(或学习论)、教学理论和评价理论,总之,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换句话说,本文所探讨的“教育学”不是指作为一个学门的“大教育学”,也不是作为教师教育中一门科目(subject)的“小教育学”,而是作为师范生和教师进行教书育人所需要研修的教育学。本文以比较教育学思维为研究视角,试图对这样的“教育学”做一次跨文化的比较分析,以期为21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些许新的思路,促进当前与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最终希望达成通过理想的教育而实现“立国与立人”的目的。
从20世纪世界教育学的演进来看,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在欧陆国家与英语国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路径和范式,这种差异从根本上来说反映了西方文化传统内部的差异。中国从20世纪初期以来就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学,既引进了欧陆国家的教育学(Pedagogy/Pedagogics,P??]dagogik,Pedagogie,),也吸收了英语国家的教育学(Education/Education Studies),所以?l展至今中国教育学就深深地打上了欧陆(包括苏联)和英美两种教育文化的双重烙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学界开始反思中国教育学走过的百年历程,以
“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石,试图重新确立21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并依据中国自己的教育文化传统,吸收和综合欧陆、英美两种不同教育文化传统的教育研究范式,开展包括经验性研究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研究,重建和完善具有中国教育文化特色而又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学,以便有效地促进当前与今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学的两大传统与中国教育学
教育学在西方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科,甚至在英语国家也不承认它是一个学科,而只是一个研究领域。在这点上,教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迥然不同。其他社会科学基本上是统一的,在各种语言里都有一个统一的学科名称。以人类学为例,虽然不同国家的人类学各有自己的特色,但总归是一个学科。例如,挪威、奥地利、英国和美国四位学者撰写的《人类学的四大传统: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人类学》(One Discipline,Four Ways:British,German,French,and American Anthropology) [1 ],从这本书的英文书名看,四位不同国籍的作者都承认英、德、法、美四国的人类学是一个统一的学科,不过在不同的国家方式不同罢了。但是,从本文所探讨的西方教育学的两大传统看,以德国为首的欧陆国家早在19世纪就承认教育学是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而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一般都不承认教育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只看作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1. 欧陆教育学与英美教育学:两大不同的研究传统与范式
国内最先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关注欧陆教育学与英美教育学是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学者,当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黄志成教授②。他在《教育学报》2007年第2期上发表了《教育研究中的两大范式比较:“日耳曼式教育学”与“盎格鲁式教育科学”》。随后,笔者也进行了系列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上发表了《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关系新探:基于比较的视角》,在该刊2011年第7期上发表了《“教学论”与“教学理论”概念之辨》。再后来,王飞博士和笔者又在该刊2013年第1期上发表了《苏联教
基于比较教育学思维的中国教育学反思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