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③城市化水平与人均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4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理论: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2)田园城市理论的)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4)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5)马丘比宪章6)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7)有机疏散思想8)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9)城市设计研究10)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11)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12)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1)城市全球化2)空间市场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市化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①收集和调查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②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③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④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⑤拟定新区开发各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⑥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⑦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⑧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⑨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①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②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③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④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⑤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3城市规划划分为:①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一层面②建设控制引导层面,属于详细规划这一层面
4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①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②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④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
6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闭门思过、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7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①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②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③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④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⑤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⑥竖向规划设计
⑦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1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2城市用地的区划:①行政区划②用途区划③房地产权属区划④地价区划
3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
地质条件①建筑地基②滑坡与崩塌③冲沟④地震⑤矿藏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①水文条件②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①太阳辐射②风象③温度④降水与湿度
地形条件①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②地面的调和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据③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