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短信又死了一回.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短信又死了一回
前几天有消息说,中移动正在开发一套融合现有短信、彩信和多媒体内容的“新短信”系统,或将于2015年上线。坊间对此兴奋异常,有人解读为“走流量”,有人解读为“短信免费”,还有人直接认为“短信已死”。
根据中移动的官方说法,这套系统的叫法是“融合通信”,是基于4G(VoLTE)的技术系统,通俗地说就是“走流量”。
但“走流量”这种解读也许是众多理解中最不准确的一个。手机出现之初,和固定电话一样也是通过调频传输声音信息的,但自2000年左右手机“模拟转数字”的浪潮过后,手机上的应用就已经开始“走流量”了――语音信息开始被编码为数据传递,短信这种典型的数据应用也正式登上通讯业的舞台大放异彩,成为运营商的摇钱树。
所以,“走流量”的真实含义,是从原本的按分钟、按条数计费,改为按数据本身耗费流量计费。这是什么概念呢?有人曾经算过,国内短信的价格一般从5分到1毛钱,彩信的价格一般从5毛到一块钱,跟微信“走流量”的发送成本相比(没错,微信其实也需要为流量买单),短信的成本大概是后者的50倍,彩信则大概是500倍。
明白这一点之后,问题就很清楚了。其实通过运营商的服务打电话、发短信、发彩信,和通过微信干这些事,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或者说,运营商其实才是最早玩“微信”的人。微信之所以能在今天挑战前者,是因为流量费用已经大大降低,低到让现有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服务达到
“暴利”程度。所谓的“新短信”,不过是把这部分暴利“让利于民”罢了。
说回“短信已死”的话题,这个提法其实已经流行了好几年了。早在诞生之初,短信就一直受到PC端即时通讯软件的挑战,但其仍然在2010年达到收入的巅峰。此后智能手机兴起,以黑莓BBS服务为代表的“OTT”应用,在手机的平台上和短信同场竞技,才开始真正让短信走入下坡路。
即便如此,在早期的一段时间内,短信仍然相比OTT有巨大的优势。因为那时数据费用仍然很贵,不足以挑战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和人们20年形成的消费习惯。
相比于短信,微信等OTT应用的优势是他基于社交网络之上;多媒体的信息传递形式;更市场化的推广手段等等。但必须指出,短信拥有比微信更巨大的用户量,更广泛的终端支持,和更好的网络基础,而且,它更“官方”。
换句话说,微信的最大班底来自互联网形成的半熟人网络,其中有现实中认识的朋友,也有通过互联网社交认识的。而短信则完全基于电话通讯录,信任度更高。众所周知,电话号码终将消亡,整个世界将互联网化,运营商如果能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把

短信又死了一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