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角色行当表演之我见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这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戏曲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扮演角色塑造形象。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包括年龄、身份、气质、神态、行动、举止等各方面)。以及表现这些特征的一套表演程式。所以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中国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行当的程式毕竟是一种造型的手
段。一种表演手段。掌握了程式,并不意味着完成了具体角色的创造,演人物与演行当是两种创作思路与方法。但凡优秀演员,当他们在运用行当的程式,来创造具体角色时。总是要根据自己对生活、对角色的理解,对程式进行选择、加工、提炼,使之与角色相适应。并不是把现成的一套程式,不做去粗存细、去伪存真地扬弃、整合,生搬硬套地拼凑在角色身上,就算完成了角色创造。他们即使扮演的是前人创造的传统形象,也要经过一番再创造的工作,即通过自己的体验,使这个形象活在自己的身上,还要不断地根据自己新的体验来充实、丰富、完善,从而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生命与色彩。在艺术实践中,。
也就是说。光靠某一个行当的程式。还不能表现这个角色,这时,就必须将程式加以发展,才能适应角色创造的要求。
黄梅戏剧种历史短、积累少、家底薄,较少行当表演程式熏陶濡染,虽有民间草根艺术的自由灵动、活泼洒脱、无拘无束、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却因为缺少训练有素、富有技术含金量表演程式的规范升华而裹足不前。直到解放前夕。黄梅戏都未能褪去粗糙低劣的草台印迹,蜷缩一隅发展迟缓。
,黄梅戏敞开大门,四面拜师、八方学艺,广采博纳、融会贯通,向昆曲、京剧、徽剧、川剧等姐妹艺术学习借鉴了大量行当程式及演出剧目,逐步丰富壮大了自己。剧种整体风貌与艺术品格日益通俗、雅致、大气。既散发着安庆地域泥土芬芳,又氤氲着雍容端庄大家风范,在综合舞台呈现上堪与大剧种比肩。
几十年来,黄梅戏除了自身积累传承的百余出大、小传统剧目外,还创作了几十出古装、现代剧目。在恢复排演传统剧目时,黄梅戏演员与聘请的京剧老师、导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突显黄梅戏音乐唱腔抒情优美风格的前提下,重点突破黄梅戏因行当表演程式的匮乏,造成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的缺憾。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及行当,一一对应地对角色进行行当表演程式的强化训练。,思路更加开阔。因而更能够注重规范与技艺的开掘、升华。在学习移植其他剧种剧目的同时。也在行当表演程式上与黄梅戏进行了杂糅与嫁接。
,只要是戏曲演员,只要登台表演。就必须要充分掌握、精通它。
功底越深厚。掌握的越多,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越能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戏曲角色行当表演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