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doc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结束了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建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由多种记账方法统一为借贷记账法,资金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等。“两则两制”标志我国会计核算模式开始实现国际化。
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
为了进一步将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推向深入,我国改革会计核算制度的方向是努力缩小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距,逐步向国际通用语言靠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了衡公式,在会计准则中采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使会计报告既能反映出企业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又能为企业外部提供适用的会计信息,满足多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会计报表体系。在会计准则中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取代了按资金、成本、利润分类编制的办法;(3)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制造成本法。规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分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制造费用在本期销售产品和库存产成品之间进行分摊,而期间费用则应在发生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4)规定了会计核算的谨慎原则要求,有选择地采用了国际会计制度“稳健原则
”中的部分内容,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5)在投资核算方面,规定了折旧仅仅作为固定资产备抵项目,企业财产、物资发生亏损时,应当计人当期损益。
。我国会计制度在计量属性方面、财务报告方面与国际会计制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一,在计量属性方面的差距。我国会计制度中,以“账面价值”取代“公允价值”这一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计量属性,进行有关资产计价。这种措施会产生新的问题,那就是高估资产。而美国在会计计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为了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相关信息,在第七辑概念公告中还提供两种计算现值的方法——传统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
第二,财务报告方面的差距。我国会计制度中的报表体系引入了分部报表,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已进入跨国发展时代。现今各国和有关国际性组织在分布报告的披露形式、内容和程度上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分部报告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待人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分部报告。
第三,在会计环境方面的差距。中国的市场经济则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要求中竞争的市场机制,敦促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二、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产生差异的原因
会计制度因会计环境的需要而产生,也因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随着我的提高,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遵循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和改革方式。随着大量国外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涌人我国,越来越多的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将会立足于我国的会计市场,这些会推动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给我国会计理论、实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