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意结的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如意结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
本节课内容选自上教版六年级《劳动技术》第四章《编织成型》第二节《中国结》。结合两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结结形的演变和内涵丰富是中国结的魅力所在。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领带结、水手结、救身结等常用饰结的打法。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指导同学学会读图、识图,能根据图上的要求进行操作。着重掌握中国结基本的“穿和压”操作技能。拓展性地学习“先穿套再包套”的技法,为以后学习典型的中国结——“盘长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预备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识读如意结的操作示意图;
2)基本掌握打制“如意结”进套、包套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示意图”,提高学生读图操作的能力;
2)通过理解“进套”和“包套”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穿压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读“绳结文化”,了解如意结易于搭配其他结式,其结形的演变和内涵的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2)通过如意结的编织,享受同伴合作的乐趣,提高用劳动美化生活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如意结的识图与“穿压技法”
2、教学难点:“穿套”、“包套”和“先穿套后包套”的技能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1、由生活中常用饰结,引出二环结(中国式蝴蝶结)的操作示意图;
运用“直观演示法”,说明“穿压技法”;
运用“练习法”引导学生实践二环结的操作,点明进套和包套的概念。
2、本设计的拓展部分,让学生举一反三,创作四环结和五环结等新作品。逐步了解编织顺序和操作规律,感受编织成功的喜悦。
最后运用“探究法”,让学生发现如意结在中国结形中的灵活运用。两个如意结结合的直挂编结法、四个如意结形成花瓣式的编织方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对中国结的想象和创作灵感。
五、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举一反三的拓展练习,探究中国绳结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过了技能的模仿学习、技能的迁移学习最终达到技能的创新。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5分钟)
教师展现妈妈上街购物,拎回一马甲袋实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扎马夹袋?怎样系鞋带?怎样打蝴蝶结?引出中国式蝴蝶结的打法。
2、讲授新课:(35分钟)
1)学习中国式蝴蝶结(双环结)的打法:(10

如意结的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29 KB
  • 时间2018-07-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