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应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容易高估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象。
GDP是最重要的经济核算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绿色GDP作为新的国民经济的核算标准。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耗竭、矿产品耗竭和二氧化碳的排量折合成美元,再对GDP进行核减,形成绿色GDP,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占GDP比重越高,表示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
绿色GDP
三.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科学发展观
①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坚持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在不牺牲未来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知识拓展: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938 KB
  • 时间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