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课,让实效与趣味共舞.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课,让实效与趣味共舞
龙岭镇金村小学陈宁
某天课间休息返办公室途中,笔者听到迎面走过的两位男同学的对话:
“最好上的课是语文课。”
“为什么?”
“做什么都可以啊!”
“做什么都可以”,语文课果真是如此的毫无个性,听任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漫游,神思飞于天外吗?笔者以为,语文课之所以难以长久有效的吸引学生,并非语文老师没有吸引学生兴趣的知识与魅力,其主要的原因乃在于学生听课的热情与考试的分数难以持久的达至正比。正因为功利心使然,学生们才视语文课为鸡肋。
窃以为,语文老师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是有必要的,而相应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为了使学生通过检测自己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来评价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笔者曾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就学习途径、学习计划与习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个性等四方面内容进行了“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问卷调查。在学生上交数据统计表之后,我对每一位学生的数据作了分析,结论大致如下:
(一)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太少。
(二)大都不会制订语文学习计划,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
(四)缺乏语文学习的个性。
语文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又如何引导学生重视课堂?教师如何放眼课外,又如何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大语文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又如何让他们持久的保持那份兴趣?学生爱上语文课了,教师又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保证其学习的实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了,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也不再是什么新名词。笔者常常反思自身的语文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方面自己是否已落到了实处。虽然,时下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已摒弃了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黑白配”模式,较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形式上的更新并不代表其教育理念完全跟上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如今,借着
“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这一股春风,语文教师们应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解放出来。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教学现状,科学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实效,明确当下教学工作的方向与重点。教学当中,应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带动他们课外学语文的热忱。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更要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收集有探究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投入思考,感受生活,努力使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是美的享受,是成长的需要。而对于学生,我们则要常常引导他们对自身的语文学习现状作出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途径、学习计划与习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个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改进。师生之间少一点位置上的距离,多一点平等的对话。
其次,我们要保持语文教学的激情,让成功感伴随在自己紧张的教学工作当中。记得2005年,笔者有幸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学习一个月,在理论学习这一方面的课程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彬福教授的课。张教授经常到中学语文课堂观课、授课,对中学语文教学颇有研究。尚记得他的课题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张教授以生动翔实的教学实例来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智慧,倾听学生的声音,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

语文课,让实效与趣味共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