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比大小》教学实践案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的教学内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
,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
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生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
生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师:看来大家对等号有了认识,请写一写“=”。其他组再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一一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生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
生3:就是,这里的3和2不能用等于。
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学生蜂拥而上,到黑板上各自写着:3大2小,3≠2,3>2,2<3等。)
师:请小朋友们发表意见,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1:“3大2小”写得是对的,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
生2:3和2不相等,我在“=”上加了一画,写成3≠2。

《比大小》教学实践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