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之七(1) 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潘敏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Arrow(1953) and Debreu
(1959)在一个静态和确定的分析框架中,证明了在一
定的条件下(凸的偏好和凸的生产消费集、没有外部
性),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命题成立:
(1)竞争性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Pareto optium);
(2)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竞争性市场均衡价格体系作为他的有力支撑,即帕雷托最优就是一个竞争均衡。
在研究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功能时,我们视金融为一个不断对资源进行动态配置的过程,在这一动态配置过程中涉及不确定性的问题,为此:
(1)在考虑不确定性环境和无限延伸的时空(动态)的情况下,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是否仍会保证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2)何为一个竞争性的金融市场体系?它会变迁和创新吗?
二、金融市场模型——基本分析框架
(一)金融市场模型的基本假设
(1)时间。用来确定交易发生的时刻和投资的期限。是划分不同市场模型的标准。
(2)不确定性。我们通常以自然状态来刻画不确定性。即特定的会影响个体行为的所有外部环境因素。自然状态的特征是:自然状态集合是完全的、相互排斥的(即有且只有一种状态发生)。
(3)交换商品(exchange good)。用于交换、消费的物品或服务。是交易的最终目的。理论上,任何
一种交换商品都可以为其他商品标价,称之为计价商品
(numeraire good)。从这一意义上看,作为一般购
买力代表的货币也可称为一种交换商品。
(1)个体。理性经济人(rational agent)。在执行
不同功能是分别被称为消费者、投资者或交易者。
(2)禀赋。个体与生俱来的商品或资本品,用于生产
或消费。即个体从金融市场以外的来源获得的收入,如工
资、奖金或转移支付等。
(3)偏好。一般要求偏好是连续、凸性、完备和递增的;如果采用效用函数则为风险厌恶的凹函数。
(4)信息。即个体拥有的有关未来自然状态的信息。信息具有经济价值。个体拥有的信息分为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两类。当个体只拥有公共信息时,信息是对称的;而当某些个体拥有私有信息时,信息是不对称的。在构建金融市场模型的基本框架时,假定所有个体对于未来状态发生的可能性拥有相同的信息。
(二)金融市场模型的分类
以交易的时间和投资期限为标准,可将金融市场模型
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这类模型仅涉及两个时刻一个时间段。初始时刻是唯
一的交易日,投资者用交换商品(货币)交换证券,在结
束时刻(期末)进行清算和交割。
是单期模型的扩展,在一段时间内,信息不断到达,交
易多次发生,投资者根据变化的环境不断修正投资决策。
这类模型允许无限的自然状态,频繁、不规则的信息发
生和随时随地的交易,能够较为接近实际地刻画现实的二
级金融市场。
金融经济学之七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