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案例
神河镇中心学校陈琪
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实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3、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达成共识。
1、师生互动,初步体会掌声的涵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这么多老师,对于他们的到来,你们会怎么表示呢?(掌声)你的掌声代表什么?
对于学生的欢迎,我们的老师会怎么表示呢?老师的掌声又代表什么呢?
2、此时的掌声是无声的语言,它代表着欢迎,包含着鼓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又代表着什么?
【设计意图:营造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又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品读来信,理解信的内容。
1、读读来信你从信中知道了什么。
2、齐读。
[设计意图:由书信导入,导读2、3两段,既是对内容的导读了解,又为两次掌声的理解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引路。]
三、走进英子,感受变化。
、自卑。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看出英子是怎样的孩子?
( 2 )交流: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和自卑。
(3)带着体会读文。
、自信。
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英子情感的变化。相机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等字词品读体会,想象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英子的内心世界,想象同学们的快乐,对比体验英子忧郁孤独的生活。在学生深刻体会了英子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英子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
四、感悟重点,领会掌声
(一)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1、默读2、3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英子动作的句子。
2、交流。
在交流中重点抓住重点词语低头、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体会英子的痛苦、无奈。
3、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聚焦英子上台前后的变化,在前后动作、神态的比较中猜测迥然的内心活动,感受情感的波动。引导学生通过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犹豫了一会,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也红了,体会她此时紧张、害怕、矛盾、胆怯、心乱如麻的心情,体会她没有信心、充满忧郁,很不情愿,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她从来没有想过,
掌声公开课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