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导演一样上课,让语文课像大片一样精彩
摘要: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作者所感。如果用理性分析代替了学生直观的感受体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游离于具体文本之外,由和作者“同情共谋”变为知道事实,由心领神会变为理解道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像电影导演一样,将每一个镜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融入其中。
关键词:情景教学乡愁感受体验、语文
一、慎思之――慎思语文情境教学之意义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恰当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使学生的学。
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例如在《论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情境,当学生在生活中遇上类似场景时,很容易就脱口而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从整体的教学过程来看,语文情境教学设计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所要讲的内容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调动了语文教学中的多方面因素,如学生、教师、课本三者之间,课上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等等,这与
“大语文”的概念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情境教学可以调动一切有利于学习因素,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整个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笃行之――以《乡愁》为例笃行情境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i情境教学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运用形象性的语言、讲述相关故事、插入音乐视频、提问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一)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
要想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引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
在设计《乡愁》这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时,我就着意于内营造和课程内容相似的情境。伴着悠远的《思乡曲》,教师走入课堂,娓娓地向学生们叙述出《乡愁》的写作背景:“1971年,遥远的宝岛台湾,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已经离开故乡20多年的余光中先生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想到有生之年回乡无望,愁绪顿生,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接下来教师带着充沛的感情范读《乡愁》这首诗,用带着淡淡哀伤的情境和饱含深情的诵读抓住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形象生动语言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形象生动的描写,真实感人的情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相应情境之中,与作品中的人物“情投意合”。在《乡愁》的教案中,当讲到“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教师饱含深情的叙述到:“母亲在矮矮的坟墓里静静地长眠,外面站着泣不成声的诗人。我想这世上最痛苦的滋味、最遥远的距离、最永久的悔恨,莫过于这样近在咫尺却阴阳两隔了。那贴
像导演一样上课,让语文课像大片一样精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