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那年,她认识了65岁的李嘉诚
32岁那年,周凯旋认识了比她大33岁的李嘉诚。
当时,她正在北京长安街寻找机会,而李嘉诚已经是香港地产界头号人物。5分钟的“谈判”后,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展开合作,携手缔造了彼时北京市最大的地产项目。
项目过后,李周二人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李嘉诚给予周凯旋无与伦比的信任,后者成为他“最不可替代的朋友”。
“港女”养成记
如同自己的名字一般,在以“李嘉诚红颜知已”的身份被广为人知之前,周凯旋在大众眼中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中性人”。与一众被冠以夫姓的女性富豪相比,在香港媒体眼中,她是让人敬畏的“小姐”或“老板”;而在大陆媒体眼中,她是背景神秘、身家尚好的女性商界名流。
与李嘉诚的关系曝光后,她逐渐变成人们眼中的“霸道女总裁”、新锐项目大手笔投资人、慈善基金创办者,如今更是各大女性富豪榜单上的常客,甚至位列少数权势女性前排。
周凯旋生于1961年,是土生土长的“港女”,据说父亲是普通商人,家境一般。但是她中学就读于香港最顶尖学校之一的拔萃女书院,学校名流后代云集,很多学生都有名车接送,而她总是自己步行回家。据同学说,周凯旋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只知她和外婆一起住。
中学时,周凯旋生活简朴,成绩也不拔尖,她曾说“我小时候读书理科成绩不太好”。但她在拔萃女校却很有名气,不仅精通曲棍球、游泳、话剧等,还当选为学生会会长,成为不少师妹的偶像。
拔萃女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培养,课业并不轻松,一个细节可见一斑:当时学校每天给学生一篇3页纸的英文文章,让她们在15分钟内压缩为60字。这让周凯旋养成了做事细心负责的习惯和良好的逻辑判断能力。
中学毕业后的暑假,周凯旋在香港电台做实习DJ,昵称“周海豚”,导师评价她“聪明,英文好”。实习结束后,她邀请电台同事在香港一家入会费高达25万元的私人俱乐部“九龙塘会”吃饭当作谢师宴,饭后自己签字买单,小小年纪便十分豪气。
父母都不是那里的会员,周凯旋到底如何入会无人知晓。但是,能在18岁的年纪便懂得建立人际关系网,可见她社交天赋之高。
中学毕业后,周凯旋前往澳洲留学,就读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期间,周凯旋养成非常独立的个性,凡事不依赖于人,甚至会刻意保持距离。
极具社交天赋的她却一直认为“与自己相处”最自然,“保持亲密关系其实是很大的负担,找到最合适的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签下10万平米“宝地”
1986年,周?P旋第一次学做生意,她替自己的英国老板去西安洽谈兵马俑展览,仅花两周就达成30件展品的交易。计划之外,她还征得公司许可,在天津定制一批兵马俑纪念品,自己押送到伦敦,以几十倍的价格售出,“赚到第一笔大钱”。
上世纪80代末,周凯旋通过自荐的方式结识了徐克导演的夫人施南生,帮后者将电影卖到了欧洲,施南生欣赏周凯旋的精明过人,两人很快成为好友。
在施南生扶持下,周凯旋进入香港上层社交圈,除了结识香港及东南亚各路商家外,她还结识了时任东方海外董事长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二人成了闺蜜兼知己,并一起组建两家公司“维港”和“维法”,专做大陆生意。
当年香港房地产兴旺,水泥需求量大,广西的散装水泥厂商希望进入香港。周凯旋在仔细研究市场需求之后,根据两地水泥差价和购船成本,制定一个高出预期100多万美元的定价,最终交易成功。
这单生意让周凯旋获得董建华的认可。1989年,董建华对周凯旋说:你们的生意还是太小,不如选择一些好项目,我们一块做,共同发展。
1992年,香港地产商将投资重点转向大陆,北京地产业急剧升温,王府井成为最抢手地界。投资热潮下,资金实力一般的东方海外也想分一杯羹。连“容积率”是什么都不懂的周凯旋,被派来北京寻找项目。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周凯旋一边阅读各种地产资料,一边用最原始的方式寻找机会:围着长安街、王府井和金鱼胡同来回转悠。
王府井北端的东安广场被认为最具投资价值,资金实力雄厚的新鸿基抢先将该项目纳入囊中,并先后投入34亿港元,“庞然大物”。
敏感度极高的周凯旋意识到,如果按照既有规则,他们即便能够找到一个绝佳项目,也会因资金限制玩不起。而彼时,和王府井只差2分钟路程的长安街两侧地段,尚无人问津。
于是周凯旋对张培薇说:“我们在北京找一块有投资价值的地皮,如果董先生不做我们就自己做,投资一人一半,做什么自己定。”
“超越界限思考是我做生意的常用方法。”周凯旋后来说,“别人有框框,你不一定要参加他的游戏,你一定要有玩自己游戏的信心”。
1992年8月,两位年轻女性在长安街上边走边搜寻目标,最后将目光锁定在儿童影院那幢6层小楼上。两人商定将小楼重新装修一下开一家店。
周凯旋对接待她们的女经理开门见山,说想买这幢楼。
32岁那年,她认识了65岁的李嘉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