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导学案
九年级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时安排:
两时
资料助读:
、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2、背景知识:
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4年8月,《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整个重庆都轰动了。蒋介石气急败坏,派人日夜写作,希望写出一首词,超越《沁园春•雪》的气势。然而,那些文人用尽了心思,绞尽了脑汁,也没有写出来……
3、毛泽东名句集萃: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柳亚子先生》)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自主学习:
一、预习导学:
、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
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
输(
)
稍
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分外妖娆(
)
稍逊风骚(
)
数(
)风流人物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 )顿失tā
tā( )江山多iā( )一代天iā( )
3、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4、背诵比赛。
、结合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②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③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6、《心园春•雪》的体裁是
,其中“沁园春”叫
,题目是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
,
。全篇的主旨句是
,
。上阕中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
7、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
”。
8、简答:
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③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应怎样理解这个词?
二、研讨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
《沁园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