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教学设计_《花未眠》教学设计_
一、
题
《花未眠》教学设计
实习生:黄飞仁
二、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意,把握内容,理解作者关于美的观点。
2、
学习并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三、
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把握内容,理解作者关于美的观点。
四、教学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
教学时
一个时
八、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牛顿和一个苹果的故事,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砸到了牛顿的身上,引发了牛顿的思考,因而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小小的苹果就能对牛顿产生如此大的启迪,可见生活中任何微小的事物都有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有新的发现。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的作者川端康成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的作家,他在一个投宿旅馆的夜晚,凌晨四点醒来,偶然发现了花瓶中盛放的海棠花,从而引发了他关于美的思考,写下了这篇《花未眠》。这位川端康成是一位日本作家,他曾凭借自己的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印度的泰戈尔以来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看看究竟一朵花能给作者怎样的启迪。
一、梳理脉络:
1、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文第一至五段。(请把你认为体现了作者关于美的感悟的的句子划下来。)
(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发现海棠花仍开着,却说“发现海棠花未眠”呢?这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①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生命,富有灵性;②人们“早早就入睡了”,而花却未眠,运用对比,显出花的孤独。
(思考):“花未眠”就不眠吧,作者又为什么会因发现这一点而“大吃一惊”呢?
(参考):“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我仿佛才明白过来”,而且这在凌晨四点绽放的海棠花“更觉得她美极了”。这种美有什么特点?——哀伤的。
(问题):如何理解:“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未眠》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