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海市蜃楼比较了解,但对它的产生是陌生的,同时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动手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设计思想: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②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③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④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②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
①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②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6、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①激光笔、玻璃砖、白纸、水槽、水、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②一只鱼缸,鱼缸里养着几条小鱼,几根铁丝当鱼叉。待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时间
(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景
引入新课
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有一个鱼缸,里面有些小鱼,请两面位同学上来用铁丝当作鱼叉,进行“叉鱼”活动。要求迅速,只允许叉一次。
学生代表用铁丝当作鱼叉,快速向鱼叉去。(可能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对失败的)是不是没有对准?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叉鱼”不成功吗?
原来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光有关的现象。
对于光的折射,同学们想了解哪些知识?
在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出本节课要探究讨论的问题。(并课件显示)
4分钟
教师
引导
提问
引入
课件
显示
学生
叉鱼
游戏,
思考
讨论
回答
提出
问题
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探究折射现象
1、(打开激光笔,喷射空气清新剂)同学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