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组胚名解.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macrophage):光镜下形态多样,核色深,卵圆或肾形,胞质多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表面微皱褶及突起,胞质内初、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吞噬作用,分泌作用,参与免疫应答,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

:在软骨中部可见到由2~8个细胞组成的群落,它们由同一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位于软骨囊内。
(osteon):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最多,是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骨单位是由中央管和数十层骨单位骨板所构成的圆筒状结构。中轴为中央管,内含穿行的血管、神经等,其周围有4~20层同心圆环绕排列的骨单位骨板。
(ere):是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单位和骨骼肌纤维收缩的功能单位,每个肌节由1/2 明带+ 暗带+ 1/2 明带组成。
:分布在人和哺乳动物在明暗带交界处,在肌纤维横断面同一水平上,肌膜从多个点向肌质凹陷形成小管,能将肌膜的兴奋迅速同步地传至肌纤维内部。
(intercalated disc) :位于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光镜下为心肌纤维纵切面为色深、与长轴垂直的带,电镜下呈“Z”形,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
( Nissl body):Lm颗粒状或斑块状,嗜碱性,Em有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是判断神经元功能的标志之一。
:单向传导,以化学物质作为传导信息的媒介。LM:球状、扣状膨大,为突触结,EM:1)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膜,线粒体,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2)突触间隙3)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含递质受体等)。
:许多神经膜细胞呈节段性包裹一根轴突,在相邻两个神经膜细胞连接处形成狭窄,此处轴膜裸露,便于内、外离子交换,称郎飞节,又称神经纤维节。相邻两个郎飞节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每个结间体由一个神经膜细胞包绕行成。
:又称蒲肯野纤维,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广泛分布于心内膜下层。细胞较心肌纤维大,有1~2个细胞核,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丝较少,多位于细胞周边,细胞间有较发达的闰盘。浦肯野纤维与心肌纤维相连续,将冲动传至心室各处。
:淋巴细胞周而复始,从一个淋巴器官或一处淋巴组织进血循环,再经血循环进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淋巴结内Lc——淋巴窦——输出淋巴管——胸导管右淋巴导管(淋巴结内Lc——副皮质区——Cap后微V)——血循环——淋巴结Cap——Cap后微V,能起监视作用,传递信息。
: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主要由T细胞组成,而T细胞来源于胸腺,因此这两个区域称为胸腺依赖区,是T细胞发生细胞免疫的场所。
:为脾白髓的组成之一。脾小梁动脉的分支称中央动脉。中央动脉周围有厚层的弥散淋巴组织称为动脉周围淋巴鞘,有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组成,为胸腺依赖区。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分布:主要在腺上半部。结构: Lm:细胞大,圆锥形;1~2个核;胞质嗜酸。 Em:细胞内分泌小管; 微绒毛;微管泡系统;线粒体丰富。功能: 合成分泌盐酸及内因子
:分布:腺下半部最多。结

组胚名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