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科研工作简报
二零零七年第三期总第11期
∽∽∽∽∽∽∽∽∽∽∽∽∽∽∽∽∽∽∽∽∽∽∽∽∽∽∽∽∽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编 2007年4月4日
∽∽∽∽∽∽∽∽∽∽∽∽∽∽∽∽∽∽∽∽∽∽∽∽∽∽∽∽∽
本期导读
★特别报道
1、 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战国文字及其文化意义研究”、“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开题。
2、纪念《罗马条约》5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管理信息
1、文科科研机构年检工作完成。
2、我校上报8个题目作为2007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
★人才培养
1、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改革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小型研讨会。
2、思想史研究中心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机构动态
1、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举行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专题研讨会。
2、国际问题研究院领导班子换届。
3、我校新成立两个研究中心。
★科研快讯
★近期可申报项目一览
特别报道
“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3月18日,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战国文字及其文化意义研究”、“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会议室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教育部社科司规划处处长张东刚、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副处长苏忱、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方晶刚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所、上海博物馆、上海社科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等出席了开题报告会。
“战果文字及其文化意义研究”项目由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教授任首席专家。裘教授在开题报告会上介绍了课题最终成果的写作构想,共分为四个篇章:绪言、战国文字的特点、战国文字特点形成的文化背景和战国文字对后世的影响。绪言部分主要突出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各个阶段的文字中有其特殊性,并论述这种特殊性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代文化的影响。第二章是成果的中心部分,将比较深入地介绍战国文字的主要特点和特殊性。其中,“文字异形”部分是重点,课题组将从学术史上考察该问题的研究进程,并附一个各系文字异形表,穷尽性地列举例子,把战国时代文字异形现象全面反映出来。第二章研究俗体的盛行、战国文字结构体系的调整和装饰性字体的发展。第三章主要研究战国文字这些特点形成的文化背景,包括研究文字使用者范围的扩大、文字用途的多样化和使用频率的提高对战国文字特点形成的作用;研究政治地理与文字异形的关系;研究经济学术等方面的发展在字形上的直接反映等。第四章主要论述战国文字对后世的影响,讨论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中所起的承上启下作用,说明其在外形上、结构上对后代隶楷文字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古文”对后世的影响。
与会专家对裘教授的开题报告表示肯定和支持,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曹锦炎研究员建议增加有关经济、学术发展引起各系文字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容;武汉大学陈伟教授建议把第三章的“政治地理”扩大为“人文地理”。上海博物馆的李朝远研究员建议讨论记载文字的质料对文字发展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乐贤研究员建议单列一节,探讨战国文字字形相近而混用的现象。
与会领导袁振国、张东刚、魏贻恒、苏忱等也分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文科科研工作简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