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三段恋情.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三段恋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这首著名的《雨巷》诗,成为现代白话诗的经典,他也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美誉。可写出如此优美爱情诗的戴望舒,一生中却三次陷入爱河,每一次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却每一次都遭遇背叛。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小说家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最终都与这三个女性分手了。
诗人的初恋
戴望舒原名戴朝,1905年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祖籍江苏南京。“望舒”一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少年时期的戴望舒不幸感染天花,毁坏了他俊逸的面容,脸上落下坑洼的瘢痕。因为这一生理缺陷,经常被讥讽和嘲笑,他总是默默地忍受着。那时候,他就立志于写作事业,悄悄努力,想证明自己比那些讥讽和嘲笑他的人都强。1922年,17岁的戴望舒联同张天翼、杜衡与已读大学的施蛰存创立兰社,并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二年秋,戴望舒考上了民国元老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创办的上海大学。后转入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前身)。在这里他与施蛰存等人共同编辑《现代》杂志,开始了诗歌创作。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力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故而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
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常被邀至施蛰存家小住。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被这个美丽的少女吸引,并深深地爱上了她,爱情的幼苗在诗人心里萌生。时年18岁的施绛年比他小5岁,开朗、活泼、可爱,与戴望舒忧郁的性格形成强烈的对比。戴望舒虽与施绛年日日相见,但他对爱情羞于启口,他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时,他在诗的扉页题字给施绛年,大胆向她表白。但施绛年没有丝毫被打动。出于对兄长好友的敬重,施绛年不好断然拒绝戴望舒,希望他知难而退。可是她愈是这样不果断拒绝他,愈是让戴望舒觉得有一线希望,这就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对施绛年一往情深的戴望舒遭到冷遇后,他最终以跳楼相挟,施绛年勉强答应。戴望舒兴奋之际,赶紧要父母从杭州赶到上海,向施的父母提亲。施绛年父母起初是不同意这桩婚姻的,现在迫于这种情状,并在施蛰存的努力下,也勉强同意了。
1931年春夏之际,戴望舒与施绛年举行订婚仪式,声势很大。但施绛年提出了条件:希望戴望舒出国留学,在取得学业回来有稳定的收入后,方可完婚。这时,戴望舒又一次陷入感情的低谷。因为他太爱施绛年,面对施绛年提出的条件,他只有义无反顾。
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兑现爱情的预约,他乘坐达特安号邮船离沪赴法留学。
在法国的3年中,戴望舒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由于自费留学的资金不够,他只得靠译稿来挣钱。1933年8月,戴望舒终于耐不住贫困,写信告诉父亲准备回国。
可惜的是,施绛年始终没有爱上戴望舒,因为她早就心有所属,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和戴望舒的要挟而勉强答应,至于要戴望舒出国更是一个缓兵之策。当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一个不相信的传闻终于得到证实,施绛年已确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三段恋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