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研究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出台,“京津冀产业一体化”进入新的发展期。物流行业通过与制造业、销售业的分工合作参与到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中,同时在产业一体化背景下其自身的发展也逐渐具备“集群产业链”模式的特征。基于京津冀区域物流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导向,以及目前京津冀三地物流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尝试给予相关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物流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
1京津冀区域物流产业背景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北京天津河北三大都市经济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大经济圈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不断增加,但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圈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也可以说是仍在准备。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圈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创新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在先后启动“十二五”期间,利用许多有利因素和环境,把握新的战略机遇,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圈则有可能后来居上。因此,改善城市关系,加强城市整体关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之势。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新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一个焦点,成为全国许多城市或地区扩大区域的竞争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区域发展中寻求新突破。在北京天津河北区域物流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同时,区域物流可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从而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十二五”期间,基于现有的空间布局,以节点、渠道、网络建设为基础,合理配置设施存量,完善物流设施体系的空间布局。由于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需求,充分利用北京作为全国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的优势,依托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的重要节点,加强渠道建设,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区域物流网络系统。
北京的主要问题是:物流的资源相对分散,成本相对较高,其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在高消费,低水平的物流效率下,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区域物流的组织水平较低,缺乏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的传递和共享区域物流协调及信息方面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人员就业质量不高,人才缺乏。
“十二五”时期,天津现代物流业将形成“两带三区双环”的空间发展格局。两带:是指天津港是原点,形成沿海岸线的沿海地带和发展的物流物流发展区,形成北京-天津走廊形式的发展带。三区:北方物流集聚区位于宝坻区蓟县,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位于津南区西青区,形成西南物流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位于西青区静海县,给钢铁、冶金形成,建筑材料和现代商务服务。双环:是指以中心城市、广东滨海新区为核心区,在临近的区域内支持建设城市生产、生活、商贸、物流配送环。以天津港为起点,形成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网络的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集聚发展、连通快的服务业物流产业带。
对于天津而言,天津港面临的问题:综合能力不足,缺乏大型专业化港口码头泊位,配套建设衔接不够,如铁路、公路和港口等运输方式之间是不完善的,有结构性矛盾;而北京、河北和西北、东北区域协调有待加强;综合物流服务
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