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共危机管理v102.docx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公共危机管理品名:公共危机管理2014
整理制作:青年邦
版本:
打印价:¥
字体:叶根友行书繁,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华文中宋,宋体,黑体,华文仿宋,微软雅黑。
一、公共危机
1、含义:公共危机是指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过程和非均衡状态。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公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2、特征:突发性和紧急性;严重威胁性;高度不确定性;信息有限性;双重有效性;全球性。
3、负功能:
①严重威胁公众利益,造成各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②直接打断国家的正常发展规划;
③直接导致投资的气候和环境恶化;
④破坏政府的公共形象,降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和支持度;
⑤直接考验政府的抗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间接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4、正功能:
①公共危机能增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类社会反思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公共危机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和整合,具有社会的“安全阀”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③公共危机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体系和信念体系,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变革、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④公共危机可以提高政府对公共问题的敏感性,从而成为公共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外部动力;
⑤公共危机可以促进政府改进治理方法,提高治理能力,从而推进政府的政治变革。
5、公共危机的诱因分析
1)社会、组织、个人三层分析框架
社会及组织层面:经济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政治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
个人行为层面:民众对现状的满意度(如贫富差距加大带来的幸福感下降和心理压力加大),弱势群体(失业者和低收入者及低文化程度者)的心理失落和不满情绪等。
2)公共危机诱因分析
①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基础性诱因)
②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体制性诱因)
③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严重(政治诱因)
④经济体制转轨与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冲突(经济诱因)
⑤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环境和能力相对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文化诱因)
⑥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直接诱因)
6、公共危机等级划分
Ⅰ级红色(特别重大)、Ⅱ级橙色(重大)、Ⅲ级黄色(较大)和Ⅳ级蓝色(一般)。
二、公共危机管理
1、名词解释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发生危机时,公共部门所采取的有助于公民和环境的一系列措施:预测和识别可能遭受的危机,采取防备措施,阻止危机发生,并尽量使危机的不利影响最小化的系统过程,目的是通过提高公共部门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减少损失,恢复社会稳定和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任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功能是防范、化解危机。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2、公共危机管理的宏观架构与战略设计
“三大阶段”:事前管理阶段,实时(事中)管理阶段,事后管理阶段;
“四大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危机评估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危机反馈机制。
三、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1、米特罗夫的五阶段划分理论
①信号侦测阶段:识别危机发生的预警信号;
②探测和预防阶段: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并尽力

公共危机管理v10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