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一封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信
亲爱的老师:
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看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内容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二)道德的本质
甲骨文
钟鼎文
篆体
(一)道德的起源
1、旧哲学观点
(1) 天赋道德观
儒家:“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基督教:摩西十诫
(2) 人性观
孟子:性善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荀子:性恶
教学内容
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
当将安息日守为圣日;
当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不可贪恋他人的一切所有。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客观条件)。
其次,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观条件)。
第三、生产实践(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
第四、社会分工(重要条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