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的涵义与构成
国际贸易是一项涉及各国物质利益重新分割和分配的经济活动,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都会采取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措施来推进本国或本地区的外贸发展,以期在其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所谓对外贸易政策,即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有关方针和法规。一般情况下,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第一,保护本国市场,发展民族工业;第二,扩大商品或劳务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第三,推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第四,积累资本或资金,缩小和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第五,维护本国或地区的对外政治关系。
作为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其要素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五个方面。其中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就是各国或地区的政府;政策客体是贸易政策所规划和指导的贸易活动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政策目标是贸易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内容是贸易政策的具体指向,它反映了贸易政策的倾向、性质、种类和结构等;政策手段则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
从内部构成来看,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般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对外贸易总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体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它通常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因而对外贸活动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其次是进出口商品政策,它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本国的经济结构及市场状况等而分别制定的进口与出口政策。最后是国别贸易政策,它是一国根据有关国际经济格局及政治社会关系等情况,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不同贸易政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和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交融,相辅相成。
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贸易政策一般可划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类。所谓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涉和限制,也不给予任何补贴和优惠,允许产品自由输出和输入的贸易政策。所谓保护贸易政策,则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外贸活动,限制大部分商品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产品予以鼓励和支持的贸易政策。当然,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自由;同样,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闭关自守,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贸易政策中是自由的成份更多还是保护的成份更多。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是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还是推行保护贸易政策,一般要取决于下列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较高,技术较为先进,资金较为充裕,产品竞争力较强,就会倾向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期在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反之,如果一个较低,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处于劣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就会倾向于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避免在国际市场上遭受更大损失。
。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尚未得到成长的国家,为保护传统工业免遭国外同类行业先进力量的冲击,促进幼稚工业的发展,往往会推行保护贸易政策。相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已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则一般多将通过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来获得更多的外部市场。
。一般而论,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就会制定较开放和自由式的外贸政策,因为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是重要,它就越会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实行竞争和合作。相反,采取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则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竞争和合作缺乏紧迫感,不仅如此,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成长,它们还往往会采取较为强硬的贸易保护政策。
。当一国国内经济发展滞缓,尤其出现经济萧条,进而失业增加,国际收支失衡,外贸逆差扩大,产品竞争力下降时,它就会倾向于阻碍和排挤外来商品的输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之,如果一国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兴旺繁荣,国际竞争力上升时,其对外贸易政策中的自由主义成份就会增加。
[专栏9—1] 大危机与贸易保护
1929年10月12日,华尔街上的一条爆炸性新闻震撼了美国,震撼了欧洲,震撼了全世界。从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美国跌进了深渊,欧洲跌进了深渊,几乎全世界都跌进了灾难的深渊一一这就是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斗争、经济冲突空前加剧,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经济大战。救命稻草人人想抓,可是救命的稻草毕竟有限,抓不到就抢,于是你争我夺;你有你的“法宝”,我有我的“护身符”,各不相让,于是混战一团。
关税历来是西方国家保护本国市场、打击外来竞争对手的惯用手段,各国无不视之为护宝法衣。危机爆发前,随着各国工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关税斗争已经相当激烈。在1
9国际贸易学第九讲“对外贸易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