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小意思
盗版必究
以此献给学弟学妹
序言
在高中我选的是文科,并不是因为我跨不过物理、数学这一些所谓的难关,相反,从初中到高中我就一直很喜欢这两科,人世间种种机缘巧合迫我弃理从文。原本对数学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在人文科学殿堂里也颇有建树。帮助那些与我同挤独木桥却又在数学跛了腿的同窗便成了我的副业。
毕业后,听到还有一届又一届同胞们在呐喊,我便又停下脚步,回顾我的数学天涯路。希望用我的亲身体验给大家一个真切的印象。
不畏惧
我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文科数学,120分是背出来的,130分是做出来的,140分是悟出来的,150分是求都难得求出来的。
文科数学在高考中真正需要动脑子的也就那么十来分,是需要悟的,这十来分对百分之九十的考生而言,丢得起也要丢,丢不起也要丢。
而剩余的大部分是我们伸一伸手就可以够到的。
肯吃苦
很多人说我没有**聪明,学不好数学。不,我敢用我多年的经验告诉你这只是你逃避的借口。
就像文综一样,数学也是需要背的。
当你熟记公式定理后,你可以得95分,再每章熟记3个常考题型,这并不多,你就可以得110分了。想上120?那每章再加2个你平时考试时错过的题。
高目标
你如果说你对数学的要求仅限于及格,那我告诉你,可能你永远也别想及格。
我们姑且不谈这是否关系到志向,起码它说明你并没有想搞好数学的强烈愿望,你并没有吃苦的勇气,因为当你知道120分是可以完全背出来的时候,你将明白及格似乎只要上课认认真真听一听就可以了。
所以在你的初始目标上再加20分吧,这才是你的价值所在。当然目标本就在130以上的就不要为难自己了。
上课效率
某一科成绩差,上这一科的课时就喜欢走神、打瞌睡。正常,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确实痛苦。
除了保持睡眠,还要多想想其他办法。我高中上英语课时就经常走神,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当我听英语听得烦了的时候,我就观察英语书的印刷是否符合黄金分割率。这样我的思想不至于飞得太远太久,我可以随时把它唤回来。时间长了,这招不管用了,我就在英语书上随手画个椭圆,看曲线穿过的字母可以组成多少个单词。再后来就与墙上的爱因斯坦画像对视,又后来干脆凝神静思几分钟………久而久之,上英语课也不觉得累了。
重步骤
高考不同于竞赛,竞赛数学只要看你有个结果就有分了,高考阅卷是按步骤给分的,所以在平时训练包括考试时,要注重过程,一个12分的题目,有10分给了步骤,只有两分给了最终结果。
看课本
在这个表面化的人性社会中,高考也尝试跟风,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回归课本,就算我们不是为了那十几分原题去看课本,也应明白万剑归宗,课本才是那个源。
高中教学与备考是离不开课本的。
记笔记
我考数学之前总有一个本。
那里面有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常考题型,易错题型,高考经典真题。而我思想的精华部分都在每一页最上方的空白处,那是我平时做题的一些灵感,顿悟和我独到的一些方法与归纳。
三年的书本、历年的真题、老师的思想都浓缩于一体,到高三后,基本上就离不开这个笔记本了,每次考前总要看一遍心里才感到踏实,高考完后借给别人了,一直没还我,我还挺伤感的。
所以平时养成记笔记的都有几本书厚了,我是很反感的,那还不如直接看书去啊。
不懂就想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不懂就问的思想,我也是很反感的。
如果我是老师,我是不会很喜欢这样的学生的,我更喜欢那种不懂就想的。
不懂就问,看着热闹,其实都是表面的,鬼才知道你到底懂没懂。不懂就想,很多时候是想着想着就懂了,当你越想越糊涂时,再去听老师或同学稍一点拨,那种拨云见雾、如梦初醒的感觉是难以言表的,印象也是最深的,收获也是最大的。
高中__文科数学__小意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