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芥川龙之介原作解析电影《罗生门》
1950年,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和《莽丛中》,改编成电影《罗生门》搬上银幕,从此一举成名,享誉世界。于1951年在第1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由此日本电影开始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人民记住了黑泽明和他的电影,同时也掀起了研究芥川文学的热潮。可以说芥川龙之介成就了黑泽明,黑泽明也成就了芥川龙之介。
一、故事场景与题名的设定: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电影《罗生门》是芥川原作《莽丛中》与《罗生门》的完美结合。如果说小说《莽丛中》为电影《罗生门》提供了出色的脚本,那么小说《罗生门》则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舞台。黑泽明的改编非常成功之处是对“罗生门”这一空间的借用,并以《罗生门》为电影名。
“罗生门”,原本在日语汉字中应写成“罗城门”,是位于朱雀大街上的平安京的城门。既然是平安京的城门,本该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地方,如今却因为战争、地震、火灾、台风、饥荒等,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平安京城尚且如此,更不消说其他地方了。小说《罗生门》中也提到,“许多无名尸体被拖到城楼丢弃”,本来就残缺不全的城门楼上,更加显得荒凉阴森恐怖,让人毛骨悚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仆人到罗生门下避雨,看到一个为求生而一根一根拔死人头发的老妇后,鼓起勇气转身为盗。
在电影《罗生门》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门上的“罗生门”这块匾额,看起来年久失修,木头上依稀可见几道裂缝,在大雨的冲刷下,仍然清楚看见“罗生门”这三个大字。如果不是这三个镶金大字,人们很难会把昔日繁华的城门与这残败的城楼联系起来。支撑着城门的木柱上裂痕斑斑,地上到处都是破碎的木片、瓦片及横七竖八躺着的木柱,一片狼藉。大雨从屋檐下、破了洞的屋顶倾泻下来,形成一道道水柱,破败不堪的罗生门在大雨中摇摇欲坠。残破的罗生门的殿顶在画面中反复出现,黑灰色的基调,阴沉的画面,模糊的轮廓,为电影人物的登场及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一种荒凉阴森的、憋闷压抑的气氛。电影中的仆人也有说“这里就是地狱”,那么在地狱里发生任何事也不足以为奇了。
另外,在影片开篇部分,采用了原小说中“避雨”场景,但却把仆人的独自避雨设定为仆人、砍柴人和行脚僧三人避雨。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雨越下越大,甚至出现电闪雷鸣的场景,为整个影片的主题表现渲染了异常恐怖的气氛。由此,黑泽明在电影名称上放弃主要脚本《莽丛中》这个平淡无奇的名字而选用《罗生门》作为电影名称,着实是非常英明、智慧的决定。
二、砍柴人的证词:试图还原事件的真相
芥川原作《莽丛中》主要由砍柴人、行脚僧、捕手、多襄丸、真砂及附体于巫婆身上的武宏等七人证言构成。故事的大致内容为:武宏与妻子真砂去山科的路上遇见了强盗多襄丸,多襄丸看见了被风吹起斗篷后露出绝美面容的真砂,一见倾心,欲霸为己有。于是骗武宏说莽丛深处埋了许多珍宝,要带武宏去看看。武宏对多襄丸的话深信不疑,跟随他去了莽丛深处,结果被强盗绑在树上,并亲眼目睹妻子真砂被多襄丸侵犯。然后围绕着武宏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当事者多襄丸、借巫婆之口的武宏、妻子真砂各自提供了不同的证词。
根据强盗所说,多襄丸无意间瞥到具有菩萨般美貌的真砂起色心并欲占为己有,对武宏撒谎说莽丛的深处埋有财宝,将武宏带走并趁其不备进行偷袭,最终将武宏制服并捆绑起来。并说本来
从芥川龙之介原作解析电影《罗生门》(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