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汨罗市二中黄建设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新性活动将无从谈起。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我国现今的课堂教学,一个普通的特征是,教师的“教”的活动也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仅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层层提问中被步步控制着进行,学生作为主体发起的提问寥寥无几。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一种惟书、惟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他们不会和不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就不会有主动探索的能力,不会探索就不会有创新。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的没问题,‘全都懂了’,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可见,教学的功能和意义不是使学生成为没有问题,而应是使学生变得有问不完的问题,从而使大量的有创新型问题的学生涌现出来。因为只有有了问题,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寻找创新之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起步在父母,关键在学校、教师。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什么如此缺乏呢?笔者从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表现入手,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成因
1、不敢提出问题。尽管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惑,但由于心理胆怯或自卑,害怕受到嘲弄、漠视,自尊心受到伤害,不敢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
2、不必提出问题。学生从不怀疑书本知识和老师传授的知识,认为它们就是真理,正确无误的,根本没想去质疑,推翻此观点,或者提出新见解,认为政治课知识多为结论性,读读背背就行,有什么可想可问的。
3、不想提出问题。传统的教学还是教师讲、问,满堂灌,课内没有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课外缺少提问的环境和氛围,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想提出问题,也提不出问题。

4、教师不能善待学生的问题。不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导致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提问能力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出一个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心理学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一颗恐惧的心是提不出问题来的,因此,要让学生敢“问”,在政治课教学中,就应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课堂上,教师要面带笑容,话语亲切,对学生的提问、回答充满鼓励、肯定。教育学生“善疑”,明确告诉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书本,对于自己的迷惑、问题敢于提出来,师生间、同学间共同讨论加以解决。在平时的作业训练中,尤其是主观题,教师不要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应是师生共同讨论,多角度理解题意,这对培养学生的“善疑”意识可起很大帮助。
2、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

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59972402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8-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