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的不正经博士
穿戴起来防雾霾
中国论文网/6/view-
毕啸天出生于1993年,从小就是学霸,不仅顺风顺水地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还毫无悬念地成了该系2014级直博生。其博士研究方向是“膜法水处理”,通俗地说,就是研究更加高效的海水淡化方法。可是,精英也有精英的烦恼,读博士、做科研的生活非常单调,渐渐地,毕啸天整个人也变得无趣乏味。于是,他决定用做科研的思维方式,去琢磨生活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不耽误正常研究的前提下,走一走不正经的“野路子”。
2016年冬天,北京的雾霾严重,同学们都戴上了厚厚的防霾口罩,毕啸天只戴了一天就觉得不舒服,便开始琢磨研发一套可穿戴的防雾霾装置。众所周知,要解决雾霾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刮风,二是下雨。如果能戴一顶会刮风的帽子,再实施有效的人工降雨,那么近距离的小气候就会改变,继而就能摆脱口罩的束缚。于是,毕啸天弄来了一顶礼帽,在帽檐上加装了两个迷你小电扇,同时为了营造下雨的效果,他还随身背了一个喷壶。一切收拾停当,毕啸天身着“风雨型防雾霾可穿戴设备”迤迤然地出现在清华园里,很是拉风。
作弊不过是小菜
毕啸天是个宅男,不太喜欢运动,所以女友专门为他开发了一款跑步APP。女友的良苦用心令他很感动,但理工男的思维又让他不甘心被一款APP操控,所以便决定与它斗斗法。于是,他开始用心琢磨微信运动APP究竟监测的是什么。很快,毕啸天就掌握了原理:人在跑步或走路的时候会产生自然的身体摆动和停顿,APP能够监测到的就是这些,进而产生跑步数据。因此,把手机拿在手里拼命甩,即便原地不动,照样可以把微信步数甩上去。可是,甩了几天后,他觉得甩手机太小儿科了,必须找一个东西代劳。很快,他找来一只招财猫,把手机固定在它不停摆动的手臂上,物尽其用的感觉让他倍儿爽。
本以为如此高超的作弊手法可以骗过女友,可是同样学理工的女友监测到他所谓的跑步并没有发生位移,只是在原地摆动。不肯轻易认输的毕啸天决意要跟女友继续斗智斗勇,他买来一群小爬兵,拖着招财猫曲折前行,终于蒙混过关。后来,他将这一小恶作剧以《连欺骗女朋友都不会,你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工程师》为标题,发表在自媒体上,向女友坦白的同时,笑坏了一众看客。
秋衣外穿最保暖
一年冬天,毕啸天到一家餐馆吃饭,由于等位子的人太多,他只好在寒风呼啸的门外排队。那天,他内穿一件秋衣,外套一件风衣,冻得瑟瑟发抖。而就在发抖的当口,他又生发了一个念头:我一个学过热学的化工博士怎么能怕冷呢?怎样科学地穿衣保暖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说干就干,毕啸天用一件秋衣和一件风衣分别裹住一个初始温度为54℃的热水袋。5分钟后,开始测量两件衣服的外表温度上升到了多少。结果,秋衣的温度从室温上升到了44℃,而风衣的温度只从室温上升到了23℃,由此可见:风衣的保暖效果远好于秋衣。看着这个结果,毕啸天突然想到了一个无厘头的问题:既然风衣保暖效果好,那可不可以将风衣贴身穿,再把秋衣套在外面呢?而要验证这个问题,只要测算不同穿法下的散热功率就会一目了然。于是,毕啸天经过严格的测算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把秋衣穿在里面、风衣穿在外面的时候,散热功率是330瓦特;而把秋衣穿在外面、风衣穿在里面的时候,散热功率是328瓦特,差了整整2瓦特。基于散热功率
一本正经的不正经博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